我国近几年对医用缝线需求以15%左右的增速逐年上升,市场规模在120亿左右,可以说没有一台手术离得开缝合。缝合是医学生和外科医生的必修功课,连续缝合、8字缝合、内翻缝合、外翻缝合等等缝合手法让外科医生们苦练指法。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21世纪外科手术以微创腔镜手术为主,而腔镜下缝合、打结是腔镜手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由于腔镜下操作受到空间和自由度的限制,且是利用器械进行间接操作,对初学者来说往往非常困难。需要经过空间思维和魔鬼式的训练,才能初步掌腔镜下了持针、调针、运针技巧,打结更是腔镜手术的高级的操作,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
经过漫长的学习,掌握了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虽有一身硬技能,但是遇到某些部位术野有限的情况下,也难免受阻。且传统缝合在持针器夹持力的作用下,调针过程中容易导致缝针变形断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械市场出现了一款微创外科“缝纫机”,通过击发手柄控制带线的特殊缝针在轨迹里进行360°运动,来模拟传统的持针器缝合的“进针”与“出针”;固定的运动轨道使得单次安装后可自由连续缝合或打结,无需调针,缝针不变形。轻松实现在胸/腹腔镜狭窄空间里的缝合操作,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智能缝合器切实解决了当前腔镜下缝合困难的问题,也已经得到业内部分专家的充分看好:“经过一段时间摸索,逐渐找到了智缝用于共同开口关闭的操作技巧,也体会到了该产品相较于现有缝合方式的一些优势。我相信未来该产品一定会让非常多的外科医师感兴趣。”“智缝的优势在于快、准、损伤小,术者一个人就能完成一系列缝合操作,不需要助手配合,缝合效率非常高、非常快”。
基于外科感控的临床需求,一次性使用智能缝合器也已经上市(上图),后集采时代智能缝合器或将成为外科腔镜手术的新宠。
集采扩围一定是逃不开的话题,高值耗材集采国家、地方此起披伏。但集采、支付方式改革也正在促进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改革为产品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纠正了市场失灵,形成了有效的创新激励。集采腾出的空间可以用来研发创新产品,真正在技术上解决目前的临床痛点。医药工业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