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源医药
全球视野下,国产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蓬勃发展
纵观全球,生物医疗各领域快速发展带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需求高速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市场规模约450亿美元,CAGR约13.8%。由于行业壁垒高,我国在高端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领域国产化率目前不足5%。少数公司前瞻性布局,利用技术平台赋能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赛道,逐步实现供给端的突破。国内企业有望凭借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化、低成本产线、高效率运营、高质量产品等特点吸引国际巨头的需求向国内转移,重塑全球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供给格局。新冠疫情的持续或成为催化剂,全球检测需求大幅上涨的同时上游海外供给能力受疫情影响难以保障,我国企业迎来切入国际供应链的黄金窗口期,并有望凭借品牌效应带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生产的全面国际化,引领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CDMO浪潮,看好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壁垒高筑,国产突破改变全球供给格局
欧美国家较早实现了医疗诊断及实验室的集成化与自动化,对高分子耗材的质量和稳定供应能力有较高要求,对供应链签约企业有完备的长期考核,通过考核的企业可签订长期协议并享有先发优势。考核失败的供应商须承担订制耗材研发费用和信誉损失。目前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供应链集中在国外,高分子耗材生产技术壁垒高,生产链条包含模具设计生产、注塑、自动化产线、原材料选择,需要各环节配合以满足耗材生产对精度、卫生标准、批次差异、产能、持续供应等方面的高标准。
此各环节的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下游应用端需要的耗材种类繁多,能为品牌商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体系生产供应的能力至关重要。美国受疫情影响新冠诊断耗材产能不足,模具、自动化设备等各环节全球调配耗时4-5月,新产线搭建周期长达14个月。因此考核风险、技术壁垒、先发优势构筑了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较高的前置壁垒。中国医疗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国际企业必争之地,布局供应链本土化是必然趋势。国产耗材生产商的突破有望彰显中国制造优势,改变行业格局。
高值耗材CDMO优质商业模式焕发生命力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通常采用ODM模式,由品牌商提出耗材的需求,由供应商完成生产工艺的集成和实现。由于耗材订制属性较强,通常由品牌商支付大部分的产线费用。供应商轻资产运营,通过技术平台赋能订制产品的生产,出售技术平台和持续服务来达成双重获利。应用端对耗材质量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采购成本,因此高端生命科学耗材毛利近80%,国产供应商将充分享受高分子耗材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趋势红利,迅速打开国内和全球的生命科学耗材蓝海市场。
受益标的
我们认为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CDMO浪潮已至,推荐标的:昌红科技。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影响生产、研发失败、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等。
1、 国际舞台上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如日方生
1.1、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影响下游产品品质的最核心因素
高分子耗材堪称各类生命科学实验的GMP工厂,对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一致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耗材质量的高低对生命科学实验往往是0和1的差别。例如Eppendorf的96孔细胞培养板可以将各孔细胞增殖差异控制在20%以下,而其他产品的差异可能会超过40%甚至更高,这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1.2、 产业链最显著特征:面向B端,优质客户多
1.2.1、 上游-高分子原材料被下游品牌商垄断
传统的玻璃耗材易碎,存在感染和污染风险,也无法保障低温存储标本的安全。而高分子塑胶制品轻便易运输、不易碎,且可以通过蒸汽、辐射等多种方式灭菌,于是开始大面积使用。
国内在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和加工技术上与欧美日差距较大,相关行业标准仍匮乏,产业水平亟待提升。国际品牌商通常将产品所需的上游材料技术、专利一次性买断,从根本上解决后进者仿制问题。
1.2.2、 中游-高分子耗材生产:高质量耗材享有高附加值
高质量标准将耗材生产区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两类赛道,高附加值耗材生产商竞争格局良好,而低附加值耗材赛道已成红海市场,供应商进入低价格的恶性竞争。以移液吸头为例,国际厂商的10μl吸头价格与国产小厂商可以相差两个量级。Eppendorf Dualfilter T.I.P.S. 384 滤芯吸头采用创新SOFTattach技术设计,可以与公司移液器配套使用,滤芯吸头具有精细的吸头形状和突出的同轴性,确保精准的吸头匹配,确保密封性,因此产品带有高附加值。各类实验耗材中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IVD仪器定制耗材的附加值最高。
需求端来看,全球医疗市场空间较大,中低收入国家有望带动需求长期增长,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市场潜力可期,预计2025年全球高分子医疗耗材市场有望超过450亿美元。
近年来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游医疗技术多点开花,进而推动高分子耗材用量的快速增长。耗材的下游应用包含基因测序、辅助生殖、生命科学实验室、体外诊断、样本采集处理、尿透血透等多个赛道。
1.2.3、 下游-有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需求的品牌商
(1)体外诊断: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生产商集中度高
全球IVD市场集中度较高,2019年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市占率合计近50%。技术和产品上,前沿诊断领域被国际企业占据,国内NGS赛道外企占比达到95%,相应的下游需求也较为集中。
(2)辅助生殖:行业增长迅速,耗材以国外厂家为主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主要涉及遗传学诊断、细胞培养等技术。全球不孕不育比例由1984年5.4%快速提升至2019年的15.7%,相应的全球辅助生殖市场也呈现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辅助生殖市场有望超过300亿美元。目前辅助生殖领域供应商主要为Thermo Fisher、Hamilton、Vitrolife、Cook Group等国际供应商。
(3)生命科学:实验室高投入带动耗材市场持续增长
生物技术一日千里,下游产业孵化落地势头迅猛,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费持续提升,全球生物实验室对高分子耗材的需求有望持续高速增长。目前该领域头部供应商为Labcon、3M、Eppendorf等国际知名公司。
(4)基因测序:行业迅速扩容,测序产品提供商集中度高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生物医学进入了新的纪元,在药物研发、伴随诊断、肿瘤早筛等多个医疗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基因测序的成本是打开下游应用的关键因素,测序技术和仪器的快速发展使测序成本降幅远超过摩尔定律。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2001年的1亿美元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逐渐将测序技术的日常应用变为可能。受益于测序技术的突破、临床多组学大数据样本的积累、人工智能算法的改进,精准医疗等相关领域市场潜力可期,基因测序技术有望得到多元化的广泛使用。目前NGS领域供应商主要为Thermo Fisher、Eppendorf等国际巨头。
(5)其它
样本采集和透析也是高分子耗材的重要使用方向。全球采血设备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从2020年的48亿美元增至6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推动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传染病发病率的增加、事故和创伤病例的增加、液体活检检测的出现、以及对献血和血液成分的需求。透析市场目前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合计占比约70%。
1.3、 产业链显著特征二:耗材供应商集中在国外
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基础学科和制造技术长期具备领先优势,领先企业通过研发技术、规模化生产、营销渠道、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目前高分子实验耗材供应链主要处于海外。我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行业的生产制造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工艺略显粗糙,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行业特征下,领先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优势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1.3.1、 伟创力:全球领先的从概念成型到规模量产解决方案供应商
伟创力(Flex)成立于1962年,是一家致力于为航空、汽车、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医疗及移动产品行业的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完整的设计、工程与制造服务的领先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公司布局广泛,产品布局41个国家,共拥有4124名员工。2020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244.19亿美元,同比降低7.63%。
在医疗行业,公司打造可改善患者护理效果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医疗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市场主要包括医疗器材、医疗设备和消费类保健产品、输药、耗材和一次性用品和数字化医疗保健。公司作为国际批量生产医疗设备制造的领先厂商,在医疗行业塑料生产方面(包括医疗设备部件、实验室消耗品、医疗一次性用品、药品包装和递送设备等)拥有丰富的经验。
1.3.2、 艾本德:专注于实验室设备耗材的生产服务商
艾本德(Eppendorf)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实验室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业务分为四大类:移液系统、耗材、分离检测和实验室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移液器、自动移液系统、分液器等,耗材类产品包括移液吸头、离心管、PCR板等高性能的优质产品。
Eppendorf是液体处理领域先驱者,改变全球液体处理方式。1961年,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工业化生产的活塞式移液器,自此解决了移液的问题。1963年,公司发明出世界第一个微型离心管,直至今日,Eppendorf管已成为实验室的标配。新冠疫情后公司大规模提产,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仅在德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向新冠检测相关的约300家诊断实验室提供耗材产品。
1.3.3、 赛默飞世尔:全球科研服务行业龙头
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成立于2006年,通过不断并购,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科学服务领域龙头公司,公司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一套包括仪器、设备、服务和试剂耗材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拥有80000余名员工,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和研发中心,所服务客户包括大型制药企业、物制药公司、医院、大学实验室等多类型结构。
公司通过收并购不断拓宽业务范畴,在增加试剂仪器及分析服务的同时,逐渐丰富耗材业务的布局,涵盖样品采集、诊断、细胞培养等各类业务,实现体系化生产。
1.3.4、 哈密顿:辅助生殖实验耗材体系供应商
哈密顿(Hamilton)主要从事辅助生殖技术(ART)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提供实验室设备、耗材、软件和服务。除此之外,公司还经销第三方设备和耗材,产品线涵盖实验室所需的整套设备。根据2020年公司分业务收入构成情况,耗材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公司所服务的客户包括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生育诊所、大学研究中心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商业和学术研究机构。截至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75个国家。
公司自有的耗材和服务实现了IVF领域的体系化生产,能够为IVF实验室提供全面的细胞培养基解决方案。公司的GM501系列产品,覆盖了处理卵母细胞、精子加工、胚胎培养和超低温保存等各环节所需的耗材及仪器。
1.3.5、 尼普洛:高级医疗器械开发公司
尼普洛(Nipro)成立于1954年,总部位于日本大阪,致力于顶尖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日益完善的服务,获得越来越多临床专家的信任和支持。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11家药品生产基地,20家医疗生产基地,19家玻璃生产基地,78家子公司和29000名员工。
Nipro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医疗相关业务、医药相关业务及药品包装业务。根据2020年公司分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医疗相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6%,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该领域主要提供用于注射输液、透析治疗及糖尿病治疗的相关医疗设备与耗材。
2、 国产突破行业高壁垒带动供应链向国内转移
2.1、 下游品牌商在寻找怎样的供应商——以罗氏选择供应商为例
2.1.1、 医疗诊断实验室已实现自动化
由于医疗诊断需求高比例集中于中心实验室和即时诊断,在控制医疗支出的背景下人力成本成为了突破点,实验室自动化成为主流趋势。
对比1996年与1998年实验室自动化后,在实验操作失误、耗材和薪资的支出以及周转时间上都出现显著降低。欧美在医疗诊断和实验室上率先开启自动化时代,除了实现自动化操作的软硬件以外,由于自动化带动了效率提升以及对操作精度要求的提高,生命科学耗材的需求量、精密度、也提高了标准以保证供应稳定和准确率。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在液体处理领域可以实现对多组学相关实验的充分覆盖,包含DNA/RNA提取、纯化、测序;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表达等。
2.1.2、 罗氏成为全球医疗诊断集成化与自动化佼佼者
罗氏作为全球医疗诊断龙头,深耕诊断实验室集成与自动化,在检验速度、通量、数据整理分析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Cobas 8800系统可集成多种诊断模块,通过一种系统完成免疫诊断、核酸诊断、生化诊断等各类诊断的集成化实验室,可实现90%以上的诊断需求。在保证高通量的同时,Cobas 8800系统实现在单次运行中4小时自动化时间只需要3次交互操作。
罗氏的诊断高度集成化同样提高了对耗材供应商体系化供应的需求,以满足生化诊断、免疫诊断、核酸诊断等不同方法涉猎的各种耗材,如仪器配套的反应杯、加样尖、96孔板、移液吸头等。2020年罗氏Cobas 6800/8800相较于2019年装机量上涨42%,PCR检测人次数同比增加4倍,为了保证供应链能力,在耗材供应上与5家新合作伙伴于17个地区签约,新增60条耗材生产线,投入超6亿法郎。
2.1.3、 罗氏按高标准选择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
产能可持续、高质量、风险可控是罗氏选择供应商的首要标准。诊断高度自动化加强了仪器与耗材的绑定关系,更加强调了高精度的重要性,高通量、高效率运转提高了对试剂和耗材供应的持续性、稳定性需求。因此罗氏等IVD头部企业倾向于签订长期合同(LTA)以确保耗材、试剂的稳定供应,倾向于选择质量过硬的供应商并需要较长时间的资格认证,针对生产质量、供应能力、故障处理效率等指标进行考核,长期合同的期限可达到5年甚至更久,在合同期内持续监控供应商的耗材生产质量、服务能力和可持续性。罗氏为此建立了系统的供应商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Safety、Health、Environment(SHE)、Supplier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Visit(SSAV)、Quality,2020年罗氏对供应商实地审查次数超过400次,其中生产质量审查占比超过85%。2020年10月,罗氏曾因物流技术故障导致必须从德国转调物资填补英国NHS的新冠检测需求,体现了持续稳定供应能力的重要性。
与评估模型相对的,供应商在考核期内需要面对研发风险、生产投入风险、维护风险等,更最重要的是品牌信誉损失的风险。罗氏在供应商选择上设置的较高的前置壁垒,考核失败的供应商需自行承担投入费用,相应的通过考核的供应商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提供超额利润并帮助供应商加强生产供应能力实现双赢。
2.2、 高生产壁垒和行业高风险构筑宽阔护城河
与罗氏选择供应商的高标准对应,耗材生产商需要达到高质量生产标准,需要承担产品研发和品牌商长期考核风险,因此供应链企业主要位于国外,且供应商数量较少。由于发达国家在基础科学和医疗诊断领域的先发优势,以Eppendorf和Thermo Fisher为代表的国际实验室耗材供应商一直是全球市场的引导者和主要贡献者。生产链条中,注塑机行业集中在日本,模具自动化工艺基本在德国,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基本都在国外。国内虽然存在人力成本优势,但由于行业的高壁垒国内企业一直未能迈入全球市场。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的生产链条包含模具设计生产、注塑、自动化产线、耗材原材料,各环节均有较高的壁垒,且供应链分散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能力对下游品牌商极其重要。另外由于下游应用端需要的耗材种类繁多,为品牌商提供体系生产供应的能力对品牌商有强吸引力。
移液吸头作为典型的高附加值高分子耗材,可以诠释耗材生产的高难度和高标准以及质量的重要性。从Eppendorf 10μl吸头和其它厂家对比可以看出,模具、注塑工艺、材料选择等因素会让同类产品在质量和效果上会有明显差异,进而可能影响移液量精确性,影响样品的质量、纯度等。
2.2.1、 高分子耗材原料根据产品需求选材特异性强
(1)定制化的选材。生命科学耗材对透光性、纯净度、耐受性、韧性等多种属性有较高要求,不同的耗材根据用途不同、应用场景不同、设计不同需要结合多种材料。单种材料的使用往往需要在不同温度下完成数百种化学物质耐受性的时间维度考量。
移液器吸头、微量试管、深孔板、微孔板和 Combitip 量筒等耗材由 PP(聚丙烯)制成。PP 是一种相对惰性的塑料,其特点是润湿性低,并且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尺寸和机械稳定性。其他塑料,例如 PE(聚乙烯),也用于 Combitips 高级活塞等。这是因为只有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塑料才能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运行性能。
(2)纯度和卫生标准
与一般观念相反,高分子耗材在实验室工作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可能会渗入样品,并在许多分析系统中造成可能的误差来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三类添加剂是特别关键的:滑脱剂、增塑剂和生物杀菌剂。高质量的耗材需要经过认证以确保不含这些关键添加剂,从而显著降低对实验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此高纯度原材料是确保耗材质量的首要前提。
2.2.2、 模具设计制造是中游供应商的核心壁垒
高质量模具是高质量生产的前提,模具设计是高分子耗材生产的核心壁垒。考量模具设计涉及三个维度:精度、寿命、一模多穴数。
(1)生命科学实验耗材通常对精度有较高要求
生命科学耗材的精度代表精准、均衡、微观控制,这对诊断和各类实验室操作以及数据参照有重要意义,例如影响试剂用量的精确与节约、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和均衡性,检测数据批次差异等。精度的重要性在Eppendorf的细胞培养板、移液枪头等核心产品上有明确体现。Eppendorf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为保障细胞增殖环境的一致性,除了包含特殊的结构设计外,在尺寸上有精确的要求以保证孔间的实验结果一致性,设计精度达到2μm级。
根据模塑尺寸公差GB/T标准,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常用高分子实验耗材原料对应的高精度标准为MT2级,即使在最小模塑收缩率下实验室耗材精确度要求仍远超其对应的公差标准(即不受模具影响的误差小于0.1mm,受模具影响的误差小于0.2mm)。
(2)使用寿命和穴数是模具技术升级的两个方向
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模具寿命指在保证制件品质的前提下,能承受的使用次数。在正常生产过程中, 若由于某道工序的模具失效而频繁更换或再制造模具, 正常的生产工序会受到严重干扰, 使产品的质量出现波动, 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其成本也会大幅度上升,对供应能力和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模具使用寿命大多仅有国外的1/3~1/5,技术层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能够突破技术关卡,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产品的企业,将在国内市场构筑技术壁垒,同时利用价格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一模多穴技术随着塑料制品注塑成型的高效化和精密化成型发展已变得十分普遍,其对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一模多穴的关键在于流动平衡性的保持,以避免产品密度、尺寸、重量等性质不同,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上的要求更为严格。影响充填平衡的因素较复杂,涉及注塑机、材料、模具结构、注塑工艺等多个方面。
模具寿命和产能(穴数)的摩尔定律造就了模具制造高壁垒。目前国际标准500万使用次数的寿命和一模64穴的技术标准形成了单模具高供应能力标准。
2.2.3、 精密注塑赋能高精度耗材生产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通常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动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等组成。为了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选择注塑机的关键应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以及锁模力三方面作为考虑的重要参数。
注射速度是精密注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快速充模和高压注射可以迅速将熔融的物料注入模腔中,从而防止浇口冷固,也使得物料能够以足够的密度充满整个型腔,保证制品的强度。
注射压力是决定锁模力的主要因素,注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注射压力,还与喷嘴形式、制品形状的复杂程度以及浇注系统有关。所以在考虑注射压力这一因素时,不能忽视这些影响因素。
2.2.4、 自动化是耗材高质量生产的必备条件
配合模具的自动化注塑能力,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要求在超净室条件下生产,必须依靠自动化产线完成精密操作,在一模多穴模具上短时间内确保上千个生产参数。Eppendorf生产的吸头、试管、孔板等耗材在无菌级之上还有四个洁净度级别,除了高纯度原材料外,必须要在洁净室条件下全自动化生产。另外,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员依赖度,加强质控能力,降低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2.2.5、 品牌商重视多品类产品体系供应能力
高分子耗材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合计约几千种,下游公司在每个领域应用的耗材数量都比较多,因此具备体系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是下游品牌商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指标。全球实验室耗材龙头赛默飞世尔和艾本德在各类医疗诊断和实验耗材上储备齐全,部分供应商集中在特定领域,如哈密顿集中供应辅助生殖耗材。昌红科技的产品体系建设堪比国际巨头,并且已经具备了核心的反应杯、比色杯、96孔板、高精度移液吸头等核心耗材。
2.3、 全球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产能初现向中国转移趋势
2.3.1、 国内医疗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国际巨头必争之地
放眼全球,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国内的生命科学基础科研和医疗诊断市场向来是国际商家不可忽视的蛋糕。随着近年国产企业快速发展,医疗及基础科研市场国产化率持续提高,集采政策风向使国际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增大。以发展相对成熟的IVD行业为例,2019年全球IVD市场规模602亿美元,国内市场达到864亿元,未来5年预计符合增速约19%,预计中国2025年在亚太地区IVD市场占比将达到约30%。
2.3.2、 国内供应商厚积薄发,系统集成能力凸显中国制造独特优势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作为医疗行业上游,国际品牌商重视中国市场的耗材本土化供应,以确保耗材供应的高效率与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医疗诊断各赛道快速发展,基础科研能力逐渐迈入国际前列,在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耗材供应商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实现了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并逐步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
相较于欧美日老牌国际供应商,国内新秀的主要优势在于生产链条的全环节系统集成和高执行力,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产线搭建效率和维护修理效率,突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急能力保证供应稳定持续,展现全球视角下中国制造的独特优势。
2.3.3、 新冠疫情窗口期有望加速全球供给格局重塑
自2020年,全球进入疫情时代,各产业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美国USITC透露,新冠检测相关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产能严重不足,且产能无法立即提升。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是移液吸头,模具需要国外进口,耗时在20周左右,自动化生产设备同样需要额外调配,新产线的搭建周期在8-14个月。这将导致美国面临长时间的移液吸头短缺,全球范围可能面临同样的短期问题。截至2021年3月,美国进口的塑胶生命科学耗材持续升高,其中中国份额大幅提升后维稳,与棉签、试剂等数据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3、 高值耗材CDMO优质商业模式焕发生命力
3.1.1、 耗材生产模式与CDMO相似
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行业由于产品种类多、生产链条长、工艺难度大等多种因素,通常采用ODM模式,由品牌商提出耗材的需求,由供应商完成生产工艺的集成和实现。供应商的集成能力和体系生产能力对于品牌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品牌商集中解决耗材供应问题,提高供应效率。
由于耗材订制属性较强,生产线不可以通用,通常由品牌商支付大部分的产线费用。供应商轻资产运营,通过技术平台赋能订制产品的生产,出售技术平台和持续服务来达成双重获利。
3.1.2、 优质赛道享受高附加值和政策免疫拥抱高收益
医疗诊断和科研领域对于耗材质量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采购成本,由耗材质量引起的诊断结果偏差、高值样本试剂损失、实验误差等负面结果是本质性的差别。由于国内耗材供应商良莠不齐,国产耗材的市占率一直较低,也少有供应商能进入国际巨头的供应链。因此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行业具备毛利高、国产及全球占有率较低的属性,当前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供应上具备先发优势的供应商将充分享受高分子耗材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趋势红利,迅速打开国内和全球的生命科学耗材蓝海市场。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ODM模式类似于药品的CDMO产业,并且耗材行业全球化属性深种,供应链以国际市场为主。耗材供应商直面下游各医疗实验领域品牌商,耗材价值在下游产品占比较低,耗材价格更多取决于供需关系。因此,生命科学耗材行业具备政策免疫属性。
4、 推荐标的:昌红科技-世界的昌红,中国的昌红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专业从事精密非金属制品制造及销售的龙头企业之一。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公司已整合模具设计制造、自动化制造、注塑生产、医疗体系建设等多环节的生产能力,以全球领先的系统集成型技术平台赋能生命科学耗材领域。
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注塑业务、医疗器械业务和模具业务三个板块。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1.1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56.29%,其中医疗器械业务营收4.86亿元,占比43.48%。近年来,公司在医疗板块业务收入扩张显著,未来将成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公司已经具备扮演耗材系统供应商角色的能力,打通五个生产制造环节:(1)塑料材料的选取;(2)合适设备的选取;(3)洁净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非标化设计嫁接;(4)控制软件的定制优化;(5)精密注塑模具设计制造环节的有效协同,这种能力跟昌红科技多年的精密模具技术密不可分;加上体系化的研发、生产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同时考虑医疗产品的高标准,确保产品 100%的出厂合格率,综合来看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系统集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种系统供应商的角色定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方面是具备时间和资本壁垒,获取这种能力,需要5~10 年的积淀;另一方面,系统供应使得公司与客户紧密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个可以有效和经济的实施方案。
公司在耗材定制化业务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和成熟化的业务流程。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模具自动化生产线。公司早于2011年自主设计研发Robline生产线并顺利投产,结合昌红模具设计制作标准对控制系统进行自主优化,率先打造出单件非标化自动化多工艺复合生产线。该生产线融合了CAD/CAE/CAM/CAPP/PDM/ERP软件的应用,实施控制程序化、识别自动化、编排智能化,从人员依赖、加工效率、加工精度三个关键维度显著优于传统生产模式。
依靠公司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注塑车间也已实施全自动集中化加工管理。其优势在于通过加工管理,可使作业员人数下降29.1%,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同时自动化生产可更好把控生产质量,产品品质可提升约6.9%。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掌握了丰富的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经验。公司独立拥有已授权主要专利共计153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持续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及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
公司在研项目以高附加值的IVD定制耗材产品和高壁垒生产技术为主要方向,继续深耕模具的精度、质量、产能多维度改良、高精度模具和注塑工艺配合的自动化能力、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和产品注塑成型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供应能力。
在技术平台精益求精的同时拓宽下游赛道,如反应杯、处理板、培养皿、移液吸头等产品,赋能多品类高端耗材定制,逐步迈向国际一流高分子耗材供应商的战略定位。
公司已进入5个赛道的14个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有望通过与下游龙头客户签订长期协议带来品牌效应,加速国际化征程。
2019 年,公司依托自身工程及智造优势,积极投资布局医疗项目。公司出资参与吉安市井开区合正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设立,并完成对上海古森医药有限公司的参股投资,上海古森主要从事医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和医疗器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销售,主要产品为新一代高效吸入剂——软雾剂及配套首仿药,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治疗,该产品解决现有干粉制剂和气雾剂的不足,更好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公司看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市场,参股美国Pneuma Respiratory 项目,Pneuma Respiratory 主营亦为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治疗的软雾剂产品。通过参股上海古森及Pneuma Respiratory 股权,为公司布局国内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治疗领域占据制高点。上述合作进一步深化公司新兴医疗产业的战略布局,促进各方在市场资源、技术研发、管理人才、业务扩展等方面的共享和协同,完善公司的医疗产业布局。
5、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反复影响生产、研发失败、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