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深圳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李鉴墨针对促进深圳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打造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深圳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关于推动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提案。
四大问题
在关于加快打造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的提案中,李鉴墨提出,目前深圳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行业龙头企业少,市场集中度需提高。
深圳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主要布局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和盐田,约有70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但其中超70%为小微企业,龙头企业较少,整体呈现小散乱格局。
二是医疗器械种类多,政策精准性待提升。
今年,深圳市相继印发《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此前各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包含有源、无源、植入和介入等类别,不同类别区别较大,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也不同,目前暂无针对不同类别提出的针对性扶持措施,因此政策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深圳政协委员建言:加速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三是注册审批周期长,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特点,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要通过临床试验、注册检验、审评核查等层层审核,上市周期一般为1至3年。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研发经费高,从起步到成长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此外,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高,亟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四是行业准入门槛高,高端人才数量不足。
医疗器械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随着市场不断壮大,行业对于高技术含量和高成长性的人才需求逐年攀升。深圳市行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主要集中于销售、售后、注册等,研发和精密仪器制造人才缺乏。人才分布不均,企业竞争压力和招聘难度加大,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超半数集中在南山。
四个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李鉴墨提出相应建议。
一是内外兼顾,提高产业集聚度。
应注重“外引”,结合深圳市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举办医疗器械企业招商引资促进会以政策优惠、行政手续简化等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到本市建立厂房、分公司。注重“内培”,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临床试验服务、动物实验等平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管服并重,提高行业竞争力。
完善扶持政策,结合行业特点,出台精准化、专业化和落地性强的扶持政策,涵盖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投资、推广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针对性,集中精力和资源主攻当下我市最需要的分类方向。优化涉企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在注册证、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等领域,进一步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行业提速发展。
三是点面结合,提高资金利用率。
紧盯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从我市精选出几大发展板块,如再生医学、重大疾病诊断、基因治疗等,从中筛选出创新医疗器械白名单,尤其是获批国家药监局创新通道的产品,给予前置补贴。全面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机制,引导基金合理加强投资白名单企业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四是引育并举,提高企业生产力。
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制定医疗器械人才引进计划,依托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等,引进海外高层次医械人才。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在住房、子女教育、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化人才结构。支持医疗器械相关学科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增加专业招生人数,引导院校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培养,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截至2021年底,深圳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800多家,产值超亿元有近百家,产业出口占全国的14%,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尽管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内名列前茅,但该行业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深圳距离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尚有差距。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主力军。深圳约有70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但其中超70%为小微企业,李鉴墨提出关于推动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去年,深圳市发改委已经发布了《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布局市级医疗器械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对聚焦高端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新型体外诊断设备等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研制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对国内率先实现量产的重大装备,或成功应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或原材料企业进行资助,按照项目总投资40%分阶段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亿元。

 

(为传播有用资讯转发本文,感谢作者付出!)

 

医疗器械品类众多,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 IVD(体外诊断)四大类。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不同,高值医用耗材细分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神经外科、眼科、电生理与起搏器等等。根据技术原理和功能差异,医疗设备可分为诊断设备(影像诊断如 DR、彩超、磁共振)、治疗设备 (各类手术器械、放射治疗机械)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虽差异巨大,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其参与,医疗器械的制备涵盖高分子材料、电子、模具注塑、机械、生命科学等。欢迎加入艾邦医疗器械产业交流群探讨:

作者 808, ab